沧源佤族自治县司法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,以“应援尽援,能援优援”为目标,围绕法律服务需求者,在组织领导、制度保障、主题活动等方面下功夫,抓重点、破难点、解疑点,积极打好法律援助民生牌,扎实做好法律援助工作。今年以来,全县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4件。
--机制为主,提升统筹“融合度”。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法律援助工作领导小组,建立工作例会制度,不断完善维权专项工作机制,全面贯彻落实法规政策,积极营造关爱公民合法权益的良好法治氛围。
--标准为先,提升服务“满意度”。全面推行法律援助标准化服务,综合运用庭审旁听、回访受援人、征求办案机关意见、案卷质量评查等多种措施,全面加强对案件办理质量的跟踪督导。从律师事务所选派政治素质高、业务能力强的执业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。聚焦未成年、妇女、贫困、伤残等特殊人群体的法律需求,帮助解决特殊人群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抚养、婚姻、财产继承和监护等法律问题,积极参与涉未成年合法权益调解、诉讼、法律咨询等工作。
--利民为本,提升服务“覆盖度”。拓宽服务渠道,依托法律援助中心,在10个乡(镇)及县人民法院、县人民检察院、县妇联、看守所、边境管理大队、劳动仲裁、通恒(沧源)律师事务所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,以95个村(社区)建立的法律援助工作点为工作支点,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开展工作。在全县10个乡(镇)、95个村(社区)全覆盖配备智慧法律服务机器人,形成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的“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”,方便需要人员及时就近获得法律援助服务。大力宣传“12348”公共法律服务热线,发放村(居)法律顾问联系卡,确保群众需要法援时能够“想得到、找得着、办得了”。
--高效为重,提升工作“精准度”。严格落实首问负责、一次性告知等制度,对于贫困人员申请法律援助,实行优先受理、优先指派、优先办理的“三优”服务,对于符合条件的申请,做到当天申请、当天审查、当天指派承办人。同时,深入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,全面落实律师值班工作制度。
--宣传为要,提升法援“知晓度”。多形式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活动,深入村(社区)、项目施工地、学校、农贸市场等,通过现场咨询、法治讲座巡讲等形式,向群众介绍法律援助制度、普及法律援助知识。注重培育和挖掘身边先进典型,提供展现风采平台,积极倡导向榜样先进学习,营造“比学赶超、争当先进”的良好氛围。充分发挥新闻媒体、网络的宣传优势,积极做好群众法律援助宣传,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,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社会影响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