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翔博尚:探索推行“345”工作机制 提升乡村治理质效

临翔区博尚镇
2024-10-16
来源:临翔区委政法委

近年来,临翔区博尚镇紧扣党的二十大提出的“坚持全面依法治国,推进法治中国建设”精神,将法治乡村建设与本土特色文化有机结合,探索推行“345”工作机制,以高质量法治建设助推乡村高质量发展,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
“三项举措”推动法治文化阵地提档升级

近年来,博尚镇以突出资源配置、人才培育、法律服务为抓手,持续推进法治乡村建设,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。一是抓优资源配置,增强法治乡村“硬实力”。博尚镇积极推进村级法治文化阵地提档升级,融合碗窑土陶文化建设碗窑村法治广场,依托博尚烈士陵园打造博尚“社区矫正公益文化活动基地”,立足区二中(博尚中学)教学资源,建立“博尚镇禁毒防艾预防教育基地”等一批法治宣传阵地,逐步构建起“一村一品”“一校一品”特色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格局。二是抓实人才培育,激发法治乡村“新活力”。博尚镇积极培养乡村振兴法治人才,打造“法律明白人”教、学、践一站式平台,发挥“法律明白人”带动一家人、一群人和一村人的辐射效应,充分发挥“法律明白人”在乡村振兴中法治生力军作用,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法治实践的内在张力。截至目前,全镇324名“法律明白人”已成为博尚乡村法治建设的宣传员、纠纷调解的小能手、乡村治理的土专家和全民学法的“领头雁”。三是抓强法律服务,提振法治乡村“驱动力”。博尚镇依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,邀请镇派出所、司法所、法庭、法治副村长、法律顾问常态化到联系村开展法律服务,实现普法宣传、人民调解、公证、法律援助、律师服务等业务一站式办理,有效提升乡村法律服务质效。


“四法协同”推进法治意识深入民心

博尚镇在“普法强基补短板”专项行动中,积极探索推行“四法协同”模式,推进普法宣传教育进一步走深走实。一是模拟法庭“普”法。根据不同时期我镇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,组织特定人员开展模拟法庭宣传教育。比如,今年8月份,组织未成年人开展模拟法庭,采用青少年身边的真实案例,模拟刑事审判的庭审程序,让未成年人“零距离”感受到法庭的庄严与法律的权威,进一步引发未成年人对案件的深刻共鸣与思考。二是干部处处“讲”法。根据镇村“网格化”管理机制,由挂包干部、网格长、村委会及行业站所工作人员在进村入户开展业务工作、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,针对性进行普法宣传,以身边人、身边事为案例,让群众知晓如何依法维权。三是广播村村“说”法。利用村村通广播102个播放点早中晚循环播放《宪法》《民法典》等相关法律法规,时时提醒群众学法、守法、用法。四是舆论阵地“宣”法。在辖区公共活动场所、校园周边及行业场所等显著位置进行线下法律宣传;结合工作实际,创作“防电诈”等一批普法宣传短视频,利用微信、抖音等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宣传,同时积极在“临韵博尚”微信公众号发布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,切实做到普法知识声声入耳,时时入心。


“五道工序”提升群众参与乡村治理质效

为高效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,博尚镇在碗窑村成立了全镇第一个人民调解室——“匠心调解室”,“匠心调解室”以制陶工匠大师为调解主体,从传统制陶技艺中引申和挖掘出了“五步调解工作法”,不断提升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,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。一是排查广提交快,“挖土取泥”无障碍。充分发挥制陶工匠熟悉村情民情、信息来源广泛的优势,及时排查掌握矛盾纠纷隐患。二是制清单分类别,“浸泡过滤”要仔细。将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按照婚姻家庭、邻里土地、旅游合同等进行分类,并将不同的纠纷委派给不同的特邀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。三是理思路拟计划,“制作陶坯”须谨慎。研判矛盾纠纷的争执点,厘清法理情理的结合点,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点,“一案一策”制定调解计划。四是释法律讲情理,“装窑烧制”需渐进。特邀调解员与法庭法官、派出所民警、司法所同志、村组干部等积极联动,找准矛盾焦点,循序渐进开展调解疏导工作。五是定协议促履行,“出窑成品”见成果。调解成功的简单矛盾纠纷,调解员组织当事人达成协议并即时履行,具有给付义务的矛盾纠纷制作书面调解协议,提交人民法庭进行司法确认,赋予调解协议的司法强制力。


制陶技艺传承文化,“匠心”解纷异曲同工。下一步,博尚镇将立足于本土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,充分发挥各方优势,在化解矛盾纠纷、助推乡村治理、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持续发力,致力于打造博尚传统文化与基层治理融合服务品牌。

阅读7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